1. 首页 > 房价 >

2023刑法新增_2021年3月新刑法

2023散布谣言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一)、吸收存款用于非法活动的;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而在实践中很多人对谣言的辨别能力是比较低的,往往对一些谣言信以为真,谣言在网络里面传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那么散布谣言罪是怎样进行量刑的?下面由我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散布谣言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目前我国《刑法》是没有散布谣言罪这一罪名,如果散播谣言情节的,扰乱正常秩序的,可以按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

相关法律(四)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后果的。规定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以上知识就是我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目前我国刑法是没有散布谣言罪这一罪名,如果散播谣言情节的,扰乱正常秩序的,可以按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

2023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1、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叫犯罪行为。

2、法律依据:

《中华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领土完整和安全,、的政权,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罪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1)首先犯罪是危害1、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行为的特征是指:的行为,即具有危害性。

(2)其次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负刑事的行为,即具有刑罚当罚性。

二、犯罪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1)主体性,行为的主体性涉及行为主体的问题,它揭示了行为是人的行为,将一定的行为归属于人。

(2)举止性,因果行为论曾经强调行为的有体性,即行为人在意欲的支配下,必须导致身体的运动,并惹起外界的变动,具有知觉的可能性。

(3)自愿性,行为的自愿性,只有在意志自由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才可归类于行为人。

(4)实行性,行为的实行性,是指作为罪体之行为具有实行行为的性质,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

常常有很多人认为违法就是犯罪,其实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02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标准

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叫犯罪行为。关于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的问题 ,下面我为您详细解答。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般应当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公用存款所应该按照相应的规定上交给相应的部门。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让其成为犯罪的主体自己目的。下面我为您详细解答。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标准1、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

根据《刑法》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标准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情节”: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特别恶劣影响或者其他特别后果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二)、在本市影响较大,反应强烈的;

(三)、吸收存款额四分之三以上未退还的;

(四)、曾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判刑或行政处罚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